(图/李英姿 文/乔晓磊)为以教学模式创新驱动音乐学专业质量升级,聚焦ISW教学模式与一流课程建设对教学的赋能作用,10月15日,音乐理论教研室召开“ISW教学模式及一流课程建设赋能教学专题研讨会”。会议由教研室主任乔晓磊主持,全体教师参会,围绕教学规范落地、专业特色深化、课程质量提质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为本学期教学工作注入改革动能。

乔晓磊主任在开场中明确,本次研讨会以ISW教学模式(聚焦“学生中心、产出导向”的互动式教学体系)为重要抓手,旨在破解教学中“目标模糊、思政脱节、技术应用浅表”等痛点,推动音乐学专业“思政引领、实践赋能、地方融合、数智启新”特色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进一步夯实教学基础、提升教学质量。
在教学问题复盘环节,教师们结合ISW模式核心要义展开靶向分析。大家一致指出,部分课程存在OBE理念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如课程教学目标多为“培养学生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掌握”等模糊表述,导致学生对具体学习成果不明,努力方向不清,难知是否达到课程预期;课程仅停留在课件展示,未形成有效教学设计,学生被动接收课件信息,缺乏主动思考与参与机会。老师们结合ISW培训中“教学者-学习者-反馈者”三重角色理念,提出需建立“问题清单-整改方案-效果追踪”的教学改进机制,切实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优秀实践分享环节集中展现了专业特色与教学创新的融合成果。乔晓磊主任以校级一流课程《基本乐理》为例,详细介绍ISW教学模组:采用“导入-前测诊断-课程目标-参与式练习-后测反馈-总结”的BOPPPS闭环设计,通过学习通等辅助工具实现个性化辅导,有效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该实践经验为同类课程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赋能方案,同时强调互动演练环节,让教学环节设计更贴合实践需求,有力支撑学院“学、创、演、赛”育人目标。
会议总结强调,本次研讨会形成的改革举措需聚焦教学质量核心需求,全体教师要以一流课程建设与ISW教学模式的实践经验为抓手,将“学生中心、产出导向”理念贯穿教学全过程,让专业特色真正转化为育人实效。下一步,教研室将以“教学提质清单”为牵引,扎实推进整改落地,持续深化教学改革,为音乐学专业教学质量提升筑牢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