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理论教研室召开师德师风建设专题研讨会——守正创新担使命 筑牢育人新根基

发布日期:2025-02-26    浏览次数:

(图文/李英姿)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强化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和提升职业道德水平,音乐理论教研室于2月25日召开师德师风建设专题研讨会。会议聚焦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任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教师职业行为规范”主题展开深入研讨。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会,会议由教研室主任乔晓磊主持。

一、党建引领强思想,筑牢师德“压舱石”

会议伊始,孟莉莎副教授以“党建引领师德建设”为题作专题分享。她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部署要求,强调教师应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针对新时期教育环境变化,她提出“三个坚守”:一是坚守政治方向,在课堂教学、科研活动中主动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坚守育人本分,以“四有”好老师标准规范言行,杜绝功利化倾向;三是坚守底线思维,在社交媒体使用、师生交往中严守职业红线,维护教师职业形象。

二、督导把脉提实效,严管厚爱促规范

教学督导陈科宏结合教育部近期通报的师德失范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她重点剖析了“学术不端”“不当师生关系”“课堂言论失范”三类风险,让教师们认识到这些风险的危害,进而提醒教师在科研合作、学生指导、网络社交等场景中需保持清醒认知。督导耿洪敏则从教学实践角度提出建议,强调教师应注重“三个平衡”:平衡技术应用与人文关怀,避免过度依赖工具弱化育人温度;平衡学术自由与课堂纪律,确保教学内容严谨规范;平衡个性表达与职业身份,在公共场合自觉维护教师群体声誉。

三、全员共议谋实招,知行合一践初心

自由讨论环节,与会教师结合《教育部2023年工作要点》中师德建设要求踊跃发言。王静茹副主任提出建立“师德-教学双督导”机制,将师德表现纳入听课评课指标;骨干教师代表提出明确课堂讲授、论文指导中的禁止行为;青年教师代表分享了“师德成长档案”建设构想,通过记录帮扶学生、参与公益等事迹实现师德可视化评价。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师德建设需从“文件要求”转化为“行动自觉”,在日常点滴中彰显师者风范。

四、会议总结明方向,以长效机制抓落实

乔晓磊主任在总结中提出“四个融合”实施路径:一是与课程思政融合,挖掘专业课程中的德育元素;二是与教师发展融合,将师德培训纳入新教师入职、骨干教师研修必修环节;三是与考核评价融合,实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制”;四是与文化育人融合,通过选树师德典型、举办师德讲堂营造崇德尚美氛围。

此次研讨会以政策为纲、以问题为镜、以实践为要,既强化了教师职业行为规范意识,又形成了具有学科特色的师德建设方案。音乐理论教研室将持续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为培养学生心中的好导师,同事眼中的好伙伴,教学中的好教师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