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促进音乐理论教研室教学能力的提高,音乐理论教研室于2025年4月8日在音204召开校级课题一流课程《基本乐理》项目建设推进会。会议由音乐理论教研室主任乔晓磊主持,课题组成员孟莉莎、王静茹、陈科宏、李英姿等参与,围绕课程改革进展与创新方向展开深入交流。
会上,乔晓磊主任率先强调了《基本乐理》作为一流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出其对提升学科影响力、优化教学质量的关键作用。随后,课题组成员分别就各自负责的课程改革板块进行汇报。孟莉莎详细介绍了基础内容梳理成果,王静茹分享了跨学科教学的初步尝试,陈科宏阐述了学科协同的实践思路,李英姿则展示了数智技术融入教学的探索进展。
会议围绕一流课程建设《基本乐理》的创新与要求展开热烈探讨:
一、夯实基础,建设示范性课程
团队以“打牢乐理根基,树立示范标杆”为目标,系统梳理乐理核心知识点,精心打磨标准化教案与配套资源。通过集体教研、反复研讨,确保课程内容精准性与规范性,力求为全校乃至更广泛范围内的乐理教学提供可借鉴的示范模板。
二、规范课程,跨学科创新教学
在严格规范课程体系框架下,积极探索跨学科融合。例如,尝试将乐理中的节奏规律与数学逻辑结合,或把音高概念与美术色彩层次类比,设计出趣味性、创新性兼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多元思维,打破传统乐理教学的单一模式。
三、学科协同,融合理念新实践
推动与作曲、音乐史等多学科协同合作,将“大音乐教育”理念融入实践。通过联合备课、跨专业案例分析等方式,让乐理知识在不同音乐领域中活学活用,提升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不同学科间的有机衔接。
四、数智赋能,混合教学新路径
借助数字智能思路,搭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通过在线课程发布预习、复习资源,结合线下课堂的互动探究,形成“智能预习—课堂深化—线上拓展”的闭环教学模式,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
此次推进会进一步明确了《基本乐理》一流课程建设的实施路径,课题组成员在交流中凝聚智慧,为后续改革实践注入动力。大家表示,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扎实推进各项任务,力争打造出兼具创新性、示范性与实效性的一流乐理课程,为学生成长与学科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