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韩慧静)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响应团中央“美丽中国·青春行动”号召,音乐与教育学院团支部以植树节为契机于3月15日策划了“绿色环保,植树护绿”主题团日活动。

主题团日活动准备前期团员内部进行讨论,对主题团日活动的内容进行策划,提出建议,分配具体工作,选择适合本次主题团日活动的活动项目。由团支书策划活动流程,大家分工完成海报、黑板报、模型,制作PPT等一系列活动。

每一棵树的生长,都是对生命的庄严承诺。从荒漠中挺立的胡杨到城市街角的梧桐,树木以年轮镌刻时光,用根系编织大地。它们不仅是氧气的制造者,更是文明的见证者。古人云"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植树不仅是物理空间的绿意填充,更是跨越代际的精神传承。当指尖触碰湿润的泥土,当幼苗在春风中舒展枝叶,我们种下的不仅是树,更是一个民族对自然的敬畏,对未来的深情托付。一棵树苗的成长需要十年光阴,而一片森林的消失只需瞬间火光。

从蚂蚁森林的"指尖种树"到义务植树节的全民行动,从校园里孩子踮脚浇灌的树苗到科研人员培育的抗逆树种,微小的绿色行动正汇聚成扭转生态危机的磅礴力量。正如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所言:"野性里蕴藏着世界的救赎",当我们以树为笔,以地为纸,每个人都能成为书写绿色史诗的诗人。如今,塞罕坝林场从黄沙蔽日到林海翻波,库布其沙漠从"死亡之海"蜕变为绿洲明珠,这些现代神话诉说着植树护绿如何重塑山河。树木的年轮里藏着历史的密码:当人类以谦卑之心守护自然,自然必以丰饶之姿回馈人间。

树木是地球的“肺”,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护土壤。一棵树每年可以吸收约18千克的二氧化碳,释放出足够供4个人呼吸一年的氧气。此外,树木还能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植树护绿不仅是对自然的回馈,更是对人类未来的投资。它能够改善生态环境,减少空气污染,缓解气候变化,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一抹绿色与生机。

在内蒙古库布其沙漠,曾经黄沙漫天,寸草不生。然而,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这里已经变成了一片绿洲。当地的牧民和志愿者们用几十年的时间,种下了数百万棵树,硬是将沙漠变成了绿洲。如今,这里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野生动物也重新回到了这片土地。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植树护绿不仅需要行动,更需要坚持。每一棵树都是对未来的承诺,每一片绿色都是希望的象征。

绿色环保是一场关乎人类命运的持久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普通人,我们或许无法改变整个世界,但我们可以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用行动影响身边的人,汇聚起保护地球的强大力量。让我们携手并肩,播种绿色希望,守护美丽家园,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水蓝天!